行業痛點:碳化硅廢水的治理挑戰
碳化硅(SiC)作為第三代半導體核心材料,其生產廢水含高濃度氟化物(2000-5000mg/L)、懸浮硅粉、重金屬及強酸堿,傳統工藝面臨三大瓶頸:
1. 氟化物深度去除難:常規鈣鹽沉淀法殘留氟離子>15mg/L,遠超《GB 8978-1996》一級標準(10mg/L);
2. 硅膠體穩定性高:納米級SiC顆粒易形成膠體,堵塞濾膜;
3. 高鹽廢水回用率低:硝酸、氫氟酸清洗液導致含鹽量>5%,膜系統易結垢失效。
百惠浦四級深度處理工藝
基于22項專利技術,百惠浦創新開發“破膠除氟—重金屬截留—膜濃縮—蒸發結晶”全鏈條解決方案:
1. 預處理強化
-高效破膠除氟:
→ 特種混凝技術:采用鋁鐵復合絮凝劑(PAFC+PFS)破除硅膠體穩定性,配合聚丙烯酰胺(PAM)加速沉降;
→ 兩級化學沉淀:一級投加鈣鹽生成CaF?,二級引入磷酸鹽生成氟磷灰石,使氟離子濃度降至≤5mg/L。
2. 膜分離與資源化
-抗污染DTRO膜系統:
采用開放式流道設計,耐受SS≤5000mg/L的高濁廢水,回收率提升至85%;
-電解脫氟裝置:
陰極生成活性鋁羥基絡合物吸附殘余氟,避免膜污堵。
3. 零排放閉環設計
-MVR蒸發結晶:
對濃水進行負壓蒸發,回收高純度氟化鈣(CaF?,純度≥98%),作為原料回用于生產;
-污泥干化減量:
板框壓濾+低溫熱泵干燥,污泥含水率<40%,危廢量削減60%。
百惠浦設備的五大核心優勢
| 技術維度 | 傳統工藝 | 百惠浦解決方案 |
|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|
| 氟去除率 | 85%-90% | ≥99.9% |
| 膜壽命 | 6-12個月 | >36個月 |
| 能耗成本 | 8-10元/噸 | ≤5元/噸 |
| 自動化程度 | 手動調節 | IoT智能云控 |
| 資源回收 | 無 | CaF?回用 |
百惠浦深耕半導體廢水處理20年,服務全球10+國家超10000家企業,從碳化硅晶片到功率器件制造領域,以技術創新推動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綠色升級。